RAY-FAR 广州瑞发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电话:020-87617399 37619621
传真:020-37619621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
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第一章 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 ,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 ,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
原子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21H、3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 ,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 、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 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绝大多数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主要放射三种射线(或称粒子),一种叫做α射线,它就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即12He,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数为4。另一种叫做β射线,它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第三种叫Υ射线,它是一种电磁波,不带电,放出哪种射线就叫做哪种衰变。
某种放射性同位素发射什么射线,能量是多少,可查阅衰变图,亦可查阅“核素常用数据表”等书。我国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大部分是由原子能研究院生产的,他们编有专门的产品手册给出了多种数据。
§1-3 半衰期与衰变常数
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原子核,在每一秒钟内都有一部分在发生衰变,变成了新的原子核,也就是说,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不断减少,放射性原子核减少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半衰期,记作T½。单位是时间的单位,如秒、小时、天、年等等。对每种放射性原子核来说,它是个常数。例如:60CO的半衰期T½=5.3年,其意思是说,如果现在有1000个60CO原子核,由于放射性衰变,5.3年后只剩下500个了。另外500个变成了60N1原子核,再过5.3年60CO原子核只剩下250个了。依此类推,放射原子核60CO的数目越来越少。
放射性原子核数目随时间的减少服从指数规律,这是实验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已知某一时刻(t=0)的放射性核数为N0个,t时刻的核数为N(t)个,则有
N(t)=N0e-λt (1-1)
这里λ叫做衰变常数,单位1/秒或1/小时,1/年等。
e是自然对数的底,e=2.718……
由此式,我们就可求出任意时刻所剩的放射性原子核数。
§1-4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以往常称为放射性强度。为习惯起见,这里仍用放射性强度的提法。
放射性强度的意思是,每秒钟内有多少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衰变率。(不是放射性原子核的总数!)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放射性强度A随时间的变化按指数规律减弱。
A(t)=Aoe-λt (1-2)
这里A0是初始(t=0)的放射性强度;
A(t)是t时刻的放射性强度;
λ是衰变常数。
对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源,谈及强度时,一定要标明时间,即放射性强度是什么时候的强度,否则没意义。
放射性强度的专用单位叫做居里。
1居里=3.7×1010衰变/秒 (1-3)
(国际制单位叫做贝可)
1贝可=1秒-1
1居里=3.7×1010贝可
即每秒发生3.7×1010次衰变,或者说,一秒钟内有3.7×1010个核发生衰变.其放射性强度就叫做1居里。
1毫居里=1/1000居里=3.7×107衰变/秒;
1微居里=1/108居里=3.7×104衰变/秒。
居里、毫居里也简称居、毫居。
§1-5 天然放射性和射线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工的两种。天然的放射性原子核存在于什么地方?放射什么射线?半衰期有多长?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是和宇宙共生的。它们与地球年龄(约109年)相同或更长。在地球的土壤和岩石中,含有铀、钍的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一系列放射性的子体。还有46K等等。它们的半衰期一般都很长,达108--109年。它们放出a、β、Υ三种射线,这些放射性原子核在海水、地下水中也有微量存在。
在空气中放射性的氡(222Rn,220Rn)气,它们是由钍的子体衰变成的,所以只要地壳中的铀钍衰变不完,空气中就不断有氡气出现。
人体中除了含有少量上述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还有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这是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
从太阳和其它恒星发射的各种射线(俗称宇宙射线)也会射到地球上来。它们虽然被大气层吸收了一部分,也还有一部分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
以上所说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统称天然本底。近年来,由于原子能电站及核武器的发展,核爆炸的放射性沉降物及核反应堆排出的废气越来越多,它们当中的放射性物质都有一部分进入人类生活的环境,我们把这些也归到天然本底中 。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有些是有用的。如铀,开采加工后可制成核燃料及核弹材料239U;又如通过测定铀钍的放射性强度可确定地质年龄;利用14C可确定化石及古生物的年代等等。
第二章 Υ射线的防护
Υ射线仪表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工业监控仪表。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一样,这种仪表要用放射源,要处理好射线的安全防护问题。由于核科学知识不普及,很多人一听到放射源,就想到原子弹,想到电视剧“血疑”,产生恐惧感 ,这是一种及大的误解。放射性和电一样,只要遵照有关的规则和标准,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造福于人类,对健康没有影响。为了使大家对放射性安全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章将介绍射线防护知识及放射源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2-1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一、描写Υ射线剂量大小的物理量和单位
当Υ射线照射物质时,一部分被物质吸收,另外一部分穿透物质。Υ射线照射人体时,同样也要被人体组织吸收掉一部分。这部分被人体吸收的Υ射线,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Υ射线对人体危害的大小,沿用了医学上表示药量多少的“剂量”一词。也就是说,根据人体受到的Υ射线剂量的大小,来描写人体可能受到的危害程度。为了后面讨论方便,首先介绍描写与Υ射线剂量大小有关的三种物理量和单位。
(一)Υ射线照射量X
Υ射线照射量描写的是空间某一点处的空气吸收的Υ射线的多少。照射量X仅对空气而言。不管放射源附近空间某一点处有无人体或其它物质存在。该点处的照射量是一确定的值。照射量的专用单位为伦琴(R)。定义为:在一个大气压0℃的标准状态下,空间某一点处的1公斤空气中,由于Υ射线照射总共产生了电荷量各为2.58×10-4库仑的正负离子,则该点处的Υ射线照射量为1伦琴。
1伦琴=103毫伦=106微伦
同样受到1伦琴的照射,有的是1年中受到的,有的是一天或1秒钟受到的对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引入照射量率X,它的单位是伦琴/小时,毫伦/小时,微伦/秒等 。
上面的伦琴叫做专用单位,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我们国家正在推广国际制单位。1990年以前要完成向国际制单位的过渡。照射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库仑/千克(C·Kg-1)。没有专门的名称和符号,两种单位的关系为:
1伦琴(R)=2.58×10-4库仑/千克 (C·kg)
1c·kg-1=3.877×103伦琴(R)
(二)Υ射线的吸收剂量D
同样的照射量下,不同的物质吸收的Υ射线能量是不一样的。例如:肌肉和骨胳都受了1伦琴的照射,骨胳吸收的能量要多些。因此,又引入了吸收剂量的概念,它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吸收Υ射线能量的多少。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叫做拉德(rad) ,1克物质从Υ射线中吸收了100尔格的能量,则吸收剂量为1拉德。即:
1拉德=100尔格/克
吸收剂量率的单位是拉德/小时,毫拉德/小时等等。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叫戈瑞,符号是GY,其大小为1戈瑞=1焦耳/公斤(J·Kg-1)。两种单位的关系为:
1拉德(rad)=10-2戈瑞(GY)
1戈瑞(GY)=102(rad)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呈正比关系,即:
D=C·X
C值随Υ射线能量及被照射物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我们所使用的60CO及137CS放射源情况,对人体组织器官来说,当D以拉德为单位,X以伦琴为单位时,C≈1。
(三)剂量当量H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除与吸收的能量即吸收剂量大小有关外,还与射线的种类有关,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例如:同样是1拉德的吸收剂量,a射线对体的危害要比Υ射线大得多。为了描述射线对生物肌体危害的大小,又引入了“剂量当量”的概念。剂量当量等于吸收剂量乘上品质因数。其专用单位叫做雷姆(rem)。即:H=DQN
对Υ射线,品质因数Q=1,N是其它修正因子,目前指定为1。所以当生物组织受到Υ射线照射时,吸收剂量为1拉德。则剂量当量就是1雷姆。如前所述,剂量当量率的单位为雷姆/时,毫雷姆/时,微雷姆/秒等等。
剂量当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希沃特(SV)
1希沃特(SV)=1焦耳/公斤(Jkg)
两种单位之间的关系为:
1雷沃(rem)=10-2希沃特(SV)
1希沃特(SV)=102雷沃(rem)
上面讲了三种与Υ剂量大小有关的物理量和单位比较难记,但有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结论应该记住 :对Υ射线照渐人体组织而言,当照射量为1伦琴时,吸收剂量近似为1拉德,剂量当量近似为1雷姆。也就是说,三个量的单位不同,但数值大致相等。这对剂量计算来说,是很方便的。
二、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照射
一个人不管是否接触放射源,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断受到射线的照射。首先是天然本底的照射,所谓天然本底照射,指的是来自宇宙线以及土壤、建筑物、大气、水、食物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造成的照射。世界上各地区天然本底是不同的。例如,北京地区的天然本底照射约为200毫雷姆/年,我国南方高本底地区可达370毫雷姆/年。印度喀拉拉邦的独居石矿区附近的本底为13雷姆/年。人类在这样的循环长期繁衍下来,既使在高本底地区,也未发现健康异常。所以人类肌体具有耐受一定剂量的能力。
除天然本底照射外,日常生活中还要受到其他一些照射,如带夜光表、照透视、看电视、乘飞机等(参看表3-1)。如果用放射线治疗疾病(治癌),区部会受到相当大剂量的照射。可见,几乎每个人都在和射线打交道。只是过去不太了解罢了。这也再次说明射线并不那么神秘可怕。
表3-1 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照射
北京地区天然本底照射 200毫雷姆/年
带老式夜光表手腕受到的照射 1毫雷姆/时
肺部透视受到的照射 50-100毫雷姆/次
看电视受到的照射 1毫雷姆/年
乘飞机受到的照射 0.5毫雷姆/时
每天吸20支烟肺部受到的照射 50-100毫雷姆/年
治癌局部受到的照射 3000-7000雷姆
三、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射线可以破坏肌体组织的细胞结构,从而引起病变。受到100雷姆以下的剂量时绝大多数人无临床反应,少数有反应,经过休养治疗,肌体组织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自行恢复。大剂量照射。如一次受到200-600雷姆的剂量。就会得白血病(即“血疑”中的情况),一次受到1000雷姆以上的剂量,几天之内就会死亡。这正是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杀伤力的一个方面。
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有两种,一种发生在受照人体本身,一种发生在后代身上,这两种危害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两类。所谓随机效应,就是说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受到剂量越大,发生的几率越高,但没有一个确定的值。低于它就不发生,高于它就发生。像癌以及遗传性疾病就属此类。所谓非随机效应,指其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即只有所受的剂量超过阈值,才能发生这种效应。如白内障,不育症等,就属此类。小剂量照射,非随机效应不可能发生,但不能完全排除发生随机效应的可能性。
§2-2 射线防护的原则、标准和措施
一、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
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把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为达到这个目的,国际上和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即国家标准)都采用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性对健康有妨碍,为什么还要用放射性仪表呢?关键的原因是采用它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只有某一项放射实践带来年利益比付出的各种代价(对人群和环境的危害等)大得多时,才认为这项放射实践是正当的。
(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照射,要花费一定的代价,采取防护措施,照射水平越低,花费就越大,因此要把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及花费的代价和达到的剂量水平综合起来考虑。求得一个最优方案,也即利益最大。花费的代价最小,又能把剂量降到合理低的水平,并不是剂量水平越低越好。如果盲目地降低剂量,将得不偿失 。
(三)个人剂量当量限值
在实施正当化、最优化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所受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二、剂量当量限制
对剂量当量限值,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做了如下规定:
对放射工作人员,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限值:
眼晶体 150毫希(15雷姆)
其他单个器官和组织 500毫希(50雷姆)
为了奶制随机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0毫希(5雷姆)。当受到不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当量应满足下列不等式:
ΣWTHT<50毫希(5雷姆) T
式中:
HT —─ 组织或器官T的年剂量当量,毫希(雷姆);
WT —─ 组织或器官T的危险度权重因子(见表3-2);
ΣWTHT —─ 称有效剂量当量,用HE表示,毫希(雷姆)
表3-2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效应的
危险度和权重因子
组织或器官 |
效应 |
危险度因数S-1 V |
权重因子W T |
生殖腺
乳腺 红骨髓 肺 甲状腺 骨 其余组织 |
遗传效应 (最初二代) 乳腺癌 白血病 肺癌 甲状腺癌 骨肉瘤 其它癌 |
0.4×10-2 0.25×10-2 0.2×10-2 0.2×10-2 0.05×10-2 0.05×10-2 0.5×10-2 |
0.25 0.15 0.12 0.12 0.03 0.03 0.03 |
对公众中的个人 ,年剂量当量限值为:
全身 5毫希(0.5雷姆)
任何单个组织和器官 50毫希(5雷姆)
长期持续受到照射时,公众中个人一生中每年的全身剂量当量限值应不高于1毫希(0.1雷姆)
以上的限值都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及医疗照射。
根据年剂量当量限值,再根据一年中接触放射性的时间,就可求出任意时间里的剂量当量限值。例如:放射工作人员全身照射的年限值为5雷姆,每年工作时间按50周计,每周的限值为5/50=0.1雷姆,每周工作时间按40小时计,每小时的限值为2.5毫雷姆 ,也可称为剂量当量率的限值为2.5毫雷姆/小时。实际上,工作中可能不是每时每刻受到的照射都是一样的,因工作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可能受到较大的照射。为了防止短期内或一次受到过高的剂量,国家标准中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连续三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要超大型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一半。
基本限值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呢?是根据危险度的大小确定的,所谓危险度,就是发生致死性损害的几率。每种行业都有一定的危险度,也就是说,每种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有发生致死性损害的可能性。平均每个人每年发生致死性损害的几率,就叫做危险度,各类及各行业危险度见表3-3。
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的行业,危险度为10-4,而10-6至10-5范围内的危险度可以被公众中的任何人接受。
放射性行业的危险度,就是单位剂量当量照射引起的某种随机性伤害的发生几率。前面表3-2中,已经列出了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危险度,国家标准中放射工作人员全身照射的基本限值为每年50毫希(5雷姆),经国际和国内大量调查和计算,相当于职业危险度是5×10-4,并不优于安全水平较高的行业。然而,经过大量的统计证明,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的80-90%,实际每年受到的剂量当量在0-0.5雷姆之间。因而把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控制在0.5雷姆以内是可行的,这样职业危险度就变成了5×10-5,从而使放射工业的安全性就优于其它行业。
国家标准中对公众的年限值规定为0.5雷姆,就是说由于放射照射增加了5×10-5的危险度。这对很多行业本身的危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建材行业的危险度是2×10-4,要远远大于放射造成的危险度5×10-5,所以若能把放射剂量控制在每年0.5雷姆以内,就可认为是安全的,为了说明这一点。表3-4给出了各种危险度相当的年剂量当量值。
表3-4 各种危险度相当的年剂量当量
类别 |
危险度 |
相当于年剂量当量 |
安全工业年事故死亡率 |
1×10-4 |
10mSv=1rem |
交通年事故死亡率 |
1×10-4 |
10mSv=1rem |
农业年事故死亡率 |
1×10-5 |
1mSv=0.1rem |
自然灾害(旋风、洪水) |
10-5~10-6 |
1mSv=0.1rem |
天然辐射(正常) |
1×10-6 |
1mSv=0.1rem |
如果长期在小剂量照射下工作,也就是说,在国家规定的个人剂量当量限值以下长期工作。根据目前国内外得到的资料,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现代医学手段检查不出来,可不予考虑。
三、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射线的照射,防止各种有害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时间防护
尽量减少接触射线的时间,操作维修放射性仪表动作要快,这样既使在短时间内受到的剂量当量较大,但由于接触时间短,仍可使全年所受的剂量当量很小。
(二)距离防护
尽量远离放射源,因射线沿球面传播,注量率和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越大,受到的照射越小。
(三)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周围加上屏蔽材料,减少射线的泄漏,装源的铅罐,就是很好的屏蔽体。屏蔽Υ射线,要选用重材料,如混凝土、铁、铅等。
§2-3 Υ射线的防护计算
一、剂量当量率的计算
前面已经讲过,对Υ射线来讲,以伦琴为单位的照射量与以雷姆为单位的剂量当量在数值可看成是相等的。所以只要求出照射剂量当量就已知了。
求照射量的计算公式为:
S·Γ·t
X= 伦琴
R (3-1)
求照射量率的计算公式为:
S·Γ·t
X= 伦琴/小时 (3-2)
R
上二式中:
S是Υ放射源活度(习惯上称作强度),以毫居为单位。
t是照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Γ是照射量率常数,它的国际制单位是库仑平方米、每千克(C·㎡·kg-1),专用单位是伦琴,厘米²,小时-1,毫居里-1(R·Cm²·n-1·mC-1)。为方便起见,下面都用专用单位计算,对S、R、t单
表3-3 各种类型及各种行业的危险度
自然性 |
疾病性 |
交通事故 |
我国不同产业(1980) |
||||
类别 |
危险度 |
类别 |
危险度 |
类别 |
危险度 |
类别 |
危险度 |
天然辐
洪水 旋风
地震 电击 |
10-6
2×10-6 10-6
10-6 10-6
|
癌死亡率 (我国) 癌死亡率 自然死亡率(英国20~50岁) 流感死亡率 |
5×10-4
10-8 10-3
10-4 |
大城市车祸(我国) 路面事故 航运事故 |
10-4
10-3 10-6 |
农业 商业 机械 纺织 林业 水利 冶金 电力 石油 化工 建材 煤炭
|
10-5 10-5 3×10-5 2×10-5 5×10-5 10-4 3×10-4 3×10-4 5×10-4 310-6 2×10-4 10-3 |
位的限定,是为了和Γ的专用单位相配合,表3-5给出了几种常用Υ放射源的Γ值。
表3-5常用放射源的Γ值
核素名称 符号 半衰期 |
钾-40 40K 13103年 |
钴-60 60CO 5.3年 |
-131 131I 806年 |
铯-137 137CS 30年 |
镭-226 226Ra 1920年 |
镅-241 241Am 453年 |
国际制单位 (×10-18Cm2/Γ kg) 专用单位 值(R·Cm2/h·mC) |
0.155
0.80 |
256
13.2
|
0.426
2.2
|
0.639
3.3
|
1.60
9.36
|
0.122
0.33
|
如果放射源与所考虑之间有阻挡物,阻挡物使Υ射线的粒子注量率减弱了K倍,则该点的照射量和照射量计算公式为:
S·Γ·t 1
X= · 伦琴 (3-3)
R K
S·Γ 1
X= · 伦琴/小时 (3-4)
R K
下面计算几个例题,来说明公式的应用。
例1一个10mC的CO放射源,装在8Cm厚的铅罐中。
求:(1)源罐表面及距离源20cm,50cm,1m处的剂量当量率。
(2)若不超过每年0.5雷姆的限值,每年可在距离1m处工作多少时间?
解(1):首先表3-5查出60CO的Γ=13.2(专用单位)再由附录三查出,8Cm铅对于12.5MeV(60CO发射的Υ射线的平均能量) Υ射线的减弱倍数K=80(我们使用的铅罐就是8Cm厚的铅制成)。再将源强S=10Mc及不同的距R离值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出各点的照射量率X,然后将照射量率转换成剂量当量率即可。
|
剂量当量率 |
S·Γ 1 源罐表面: X= · R2 K
10×132 1 = · 82 80 =0.026R/n=26mR/n |
H=26mrem/n |
解(2):1年的限值为0.5rem,在1m处可工作的时间t为:
0.5rem
0.5rem
t= =
H 0.165mrem/n
500
= =3030h
0.165
10×13.2 1 20Cm处: X= · 202 80
=4.1×10-3R/n =4.1mR/h |
· H=4.1mrem/n |
10×13.2 1 50Cm处: X= · 502 80
=6.6×10-4R/n =0.66mR/h |
· H=0.66mrem/n |
10×13.2 1 1m处: X= · 1002 80
=1.65×10-4R/n =0.165mR/h |
· H=0.165mrem/n |
照射量率 |
剂量当量率 |
30×33
1 源罐表面: X= · 82 5×103
=0.31×10-3R/n =0.31mR/n |
H=0.31mrem/n |
30×3.3
1 20Cm处: X= · 202 5×103
=4.95×10-6R/n =4.95µR/h |
· H=4.95µrem/n |
30×3.3
1 50Cm处: X= · 502 5×103
=7.9×10-6R/n =7.9µR/h |
· H=7.9µrem/n |
每年可在此处工作3030小时,假定每天工作8小时,则相当于3030÷8=379天。实际上一年总共365天,所以每天上班都在1m处工作,每年所受的剂量当量仍小于0.5rem的限值。
例230毫居187CS的源,装在8Cm厚的铅罐中,求源罐表面,距源20Cm,50Cm,1m各点处的剂量当量率。
解:由表3-5查出137CS的Γ常数为3.3(专用单位),由附录三查得,8Cm铅对137CS的Υ射线减弱倍数K=5×10,将其代入公式即可。
30×3.3
1 1m处: X= · 1002 5×103
=1.98×10-6R/n =1.98µR/h |
H=1.98µrem/n |
接北京地区天然本底约每年100mrem计算,天然本底的剂量当量率为:
100mrem
=0.01mrem/n
365×24
=10µrem/n
可看出,在距源50Cm和1m处,放射源的剂量已小于天然本底长时间在此处工作也对健康无影响。
比较1,例2两题的计算结果可看出,30mC的CS与10mC60CO放在同样的铅罐中,137CS的剂量水平仍比60CO这再次说明,用137CS源不仅半衰长,而且更加安全可靠。
附表:有关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
量 |
SI导出单位 |
专用单位 |
|||
名称 |
符号 |
SI单位表示式 |
名称 |
符号 |
|
照射量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放射性) 活度 |
-- 戈(瑞) 希(沃特) 贝可(勒尔) |
-- GY SV Bq |
C·kg-2 J·kg-1 J·kg-1 -- |
伦琴 拉德 雷姆 居里 |
R Red Rem C1 |
注:1R=2.58×10-4C·Kg-1;
1C·Kg-1=3.877×103R;
1red=10-2J·Kg-1;
1GY=1JKS-1=100rad;
1rem=10-2J·Kg-1;
1SV=1 J·Kg-1=100rem;
1C1=3.7×10²秒-1;
1Bq=1秒-1≈2.7×10-11C1。